您好,欢迎来到香菇交易所!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快报 >> 手捧香菇送给人民子弟兵

手捧香菇送给人民子弟兵

来源:杨凌农交所时间:2018/6/13 9:08:08打印收藏

“谢谢人民子弟兵给咱老百姓修的这座铁桥,咱们的日子终于有奔头了!”近段时间,家住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泉山村的村民王桂兰时常对人夸奖驻丹65739部队给老百姓做了大好事。
    原来,泉山村村民临水而居。一条名为雅河的河流将村子一分为二:北岸人口密集,相对富庶;南岸虽有沃土,却人烟稀少。30多年来,这条不足30米宽的河流成了南岸村民的“拦路河”。
    “以前这河南岸有8户住家和4户香菇种植户,但是一条河阻断了我们通往外界的路,不少村民被迫搬走,现在就剩我一家还在这里种香菇。这些年,我们受了多少苦,真是一言难尽。”年过5旬的王桂兰和丈夫宋显成在自家香菇大棚里边忙碌边感慨地说。以往,雅河南岸的村民运送大件物品都得绕行6公里的山路。每逢雨季,这里道路坑洼泥泞,她家刚采摘下来的香菇,往往在运输途中受损严重,市价6元多一公斤的香菇,她常常只能卖到2元多。一次,王桂兰背着香菇筐趟水到河对岸,结果脚下一滑,自己倒在河中,身上背的香菇也都被河水冲跑,鞋也丢了,她就坐在河边哭。这种委屈真不知道和谁去说,一家人也曾多少次想放弃在这里种香菇,可看看家中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她和丈夫只能咬着牙一年一年地坚持。
    提到孩子,王桂兰又流下了眼泪。“我家两个孩子都是在河这头长大的,以前每天上学、放学都必须去接,就怕孩子掉到河里,我和孩子爸天天提心吊胆的。”有一次下大雨,孩子放学在河那边招手喊妈妈,王桂兰就在河这边一边哭一边招手,“当时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呀!”
    “孩子们都走出去了,我们老两口身体不行,搬不出去了……”村民于忠毅紧盯着滔滔的河水,眼神中流露出无奈。他和老伴宋干花在南岸居住了30多年,他记得早河中有几块大石头,再后来村里在河中架起了宽约50厘米的木板桥,可是每逢雨季,雅河水流变得湍急,下一场雨,这木板桥就被冲跑了,然后大家筹钱再建一个木板桥,可也只能过个行人,拉重物必须绕行。
    泉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公阳表示,雅河南岸有80多亩农田,现在仅有3户村民常年在此居住,由于人口较少,这里不符合国家建桥相关规定,所以建桥就成了难事。
    没想到村民们盼了多少年的铁桥,让子弟兵给解决了。去年,65739部队到该村开展扶贫工作,在入户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他们经研究决定出资7万元为泉山村援建一座长24米、宽2.5米的铁桥。今年5月上旬,在桥面工程施工那天,村民们自发前来祝贺,并用手机录像,制作视频发到网上,并配上“感谢人民解放军,感谢人民子弟兵为百姓办的大好事”字幕。
    “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人民解放军,虽然桥不大,但解决了百姓出行大问题。”现在,于忠毅老两口每天都要到桥边看看,并自觉当起义务清洁员,每天早上都过来扫扫桥面。这桥限重2.5吨,每次看到有车辆超重,他们就会时间上前阻止过桥,“这桥可是解决老百姓烦恼的民心工程,我们必须爱惜。”
    桥连接的两端,一端连着部队党委,另一端连着泉山村的广大群众,在军地共同努力下,终于打通了这条奔向小康的致富路。驻丹65739部队副政治委员吴金宝介绍说,近两年,部队党委坚决响应习主席号令,把参与打赢驻地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落实、紧抓不放。今后,该部队还将与帮扶的泉山村群众一起并肩作战,就像这次建桥一样,干一件成一件,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把帮扶的泉山村建得更美,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5月下旬,驻丹65739部队导再次来到泉山村回访,为“军民连心桥”揭,附近村民自发放起鞭炮,庆祝这件大喜事。王桂兰手捧刚刚采摘下来的香菇站在桥头,说什么也要送给人民子弟兵。她流着泪动情地说,“我是这座桥个受益人,通车第二天我家卖香菇就收入5000多元,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那时,我就想好好谢谢你们这些对百姓如亲人的子弟兵!”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22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1. 届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精彩推荐

CopyRight © 中国杨凌农交所,All Rights Reserved